“纸媒这次表现很好,人才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李建新教授奥运期间也一直在上海,他订阅了《新民晚报》和《新闻晨报》。“同样是女排输了,纸媒和网络的报道分量还是很不一样的,网络多是停留在表面进行报道,但纸媒的报道更专业化、人性化。”
和纸媒相比,新媒体最稀缺的应该就是经过时间历练与从业积淀的人才了。因此,新媒体尽管也派出了大量的人力,但在人才之战上仍显得有些被动。一家知名网站在今年年初刊登了“奥运记者招聘启事”——工作时间是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底,要求是有新闻采访经验,热衷赛事报道,有师友同学在体育界者优先考虑……“记者的积淀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李教授此次对许多奥运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一些记者文章写得真好,是需要功力和专业知识的。”
“纸媒在人才上的优势仍很明显,网络也注意到这点了。”陈力丹教授表示。那么,新媒体会不会“觊觎”纸媒的人才呢?对于记者的提问,陈教授表示,“‘挖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是现在纸媒对于人才的的待遇也很好,另外一点是大家还是觉得纸媒更有保障。”
渐变三:媒介形态分水岭变模糊
陈伟胜,《广州日报》奥运前线编辑部的一名记者,他此次同时面对集团所拥有的至少四五种传播方式——纸报、大洋网、数字报纸、手机报。此次奥运报道中,他的同行也大多如此——一次生产、多次发放。看起来是记者工作方式的变化,实际上是媒介形态不再泾渭分明。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做了一个关于在本次奥运传播大战中报网互动情况的调查,结果是:有一半以上的报业集团都在自己的网站,以及和其他网站合作了赛事的视频转播,75%的报业开通了网络频道,83%的报业设立了读者互动栏目。
荆楚网与楚天都市报联合推出的楚天都市报网络版“奥运号外”,平均每天过万人次点击,页面浏览量在10万次左右。《中国青年报》推出的奥运特刊《日出东方》,其中包括每日下午在网络上出版的4个版“日出东方”网络下午版。除了对自身网络资源的利用之外,由于北京奥运会对互联网媒体开放了部分采访权,因此全国不少报业机构纷纷行动起来,选择和行业内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的广泛结盟。由搜狐领衔的“搜狐奥运联盟”旗下有包括《江南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晶报》、《潇湘晨报》等在内的35家纸媒;而《南方都市报》、《现代快报》、《都市快报》等11家晚报都市报参加了腾讯网发起的“捷报奥运联盟”。2008年7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搜狐公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开始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而这些主动进军新媒体的纸媒,在此次奥运报道中都有了全新的收获。
“我也注意到,在这次媒体大战中,有一些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专门盯网、盯电视,整合网络及电视的资源,在这一次的传播格局中,新媒体反而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资源和资讯,出现了交互整合。”冯玉明还提到,不再硬对硬和网络拼抢时效的报纸,已经开始了对新媒体的巧妙“利用”。